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人生需要积累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物皆如此,人亦如此。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处做起,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品德才能,不断自我完善的。积累不仅仅是通往成功的途径,更是一种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信念。作为一名80后公务员,已不是少年,开始独当一面,逐渐成为社会的支柱。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与担当,作为时代的接班人,我们应当更加强大,而强大源于一点一滴汇入江海般的积累,因此要赢得人生,就得从积累着手。
人生需要知识的积累。人生就如同一张白纸,而知识就是画笔,决定着你是否能拥有璀璨的人生,但是知识不可能凭空出现在脑海中,必须通过点滴的积累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得到。
用理论知识的积累来武装头脑。“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现在是一个高频句,在各种类型的材料中均能寻得其踪迹,而且在观点论据中排位靠前。虽然有着如此高的出镜率,但是学习实效却不尽如人意,流于形式的多,虚以应付的多、敷衍了事的多,因为很多人觉得理论和实际脱节,始终是停留在报刊书本上的口号和标语,学了也没有用,没有必要费那个劲。这是表层的认知,没有看到实质,理论知识学习影响的是一个人的思想,思想是人意识行为的总开关,可以说理论修养决定着人的思想境界,而思想境界决定着你人生的高度。在工作中思路不清、层次不高、办法不多等问题都归于思想贫困,而思想贫困往往源自理论贫困。所以面对新形势,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加强理论学习,是提高政治素质的需要;是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现实课题;是完善自我,提高素质的客观要求。因此,我们要把理论学习当作一种神圣职责,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终身追求,并作为自觉的、经常的、不间断的任务来完成,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
用业务知识的积累来提升能力。俗话说要干一行爱一行,我觉得应该补充一句话就是爱一行精一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是立身之本和生存之基,通俗点说就是吃饭的本事。很多人觉得工作就是混日子,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对于业务知识的学习也是火烧眉毛了才临时抱佛脚,收效胜微。其实换一个角度来想,一份工作干好干坏都是要干,都是要出力,与其被动地推着走,做了跟没做一个样,自己也没有丝毫收获,倒不如认真钻研下业务,学懂弄通,成为业务能手,事半功倍,心情愉悦地工作,实现个人工作能力的积累。结合我自身的感受,从斗姆湖镇机关,到区委办综合组、到市委改革办,每到一个新的岗位,总会接触到新的业务知识,但是当你用心钻研业务,工作能够得心应手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特别是离开原有的工作岗位后,你会发现你用心学习的业务知识已经转化为工作能力,与你融为一体,成为了你的财富。虽然工作姓“公”,但是能力姓“私”,在工作中实现个人能力的积累何乐而不为。
用通识知识的积累来树立形象。通识知识即常识,网络上有一句玩笑话,你可以没有知识,但是不能没有常识。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是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有知识没常识的状况却经常发生,比如交流要用敬语,言行举止要看场合,交代的工作要有回应等,很多人不以为然,觉得这个是小节问题,无伤大雅。其实这个很重要,待人接物的细节往往会决定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套用一句时髦的话说,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生活不会等一想好了,安排好了再继续。当然,常识也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的积累,作为青年干部,更要注重常识的积累,要坚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原则,向领导学,向同事学,向榜样学,通过常识的积累,在举手投足间树立良好形象。
人生需要阅历的积累。人们常说见多识广,其实说的就是要多实践,多历练,增加人生的阅历,在实践中出真知,变成熟。
用成功与挫折的阅历来教会成长。谁都渴望一帆风顺的人生,但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成功的经历会使人更加自信,更有主见,但也会让人觉得顺风顺水,过于乐观的估计形势,失去防范风险的意识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一旦失去控制容易崩盘。我倒是觉得挫折和失败对于个人成长更有意义,因为生活中挫折才是常态,成功是非常态,挫折可以让人认清现实,脚踏实地,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后得到成长和提升,为日后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代名臣曾国藩的经历都知晓,他是典型败中求胜的一个人,屡败屡战才带来最终成功。因此我们理性地看待成功与挫折,用心地去体会,在得与失之间学会成长。
用生手与里手的阅历来增长才干。初入职场,或者是接手新的业务,都是新人生手,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经历。NBA有一句经典名言,“永远不要低估一颗冠军的心”,意思是无论球队是处于什么样的位置,都要有一颗敢于争冠的心。对待工作也是一样,当菜鸟并不可耻,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成为行家里手的决心和行动。实现的途径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卖油翁》的经典名句“无他, 但手熟尔。”从生手到里手的转变过程,就是学习提升、积淀成长、增长才干的过程,这样的积累对青年干部来说尤其重要,这样的阅历更是必不可少。
用浮躁与淡定的阅历来磨砺意志。年轻气盛更多的时候是作为贬义词出现,形容年轻人容易浮躁,爱激动,其实我觉得是一种正常的心里状态,谁还没有年轻过,关键是要正确引导和排解,合理地用好这股拼劲儿。回想起自己刚参加工作时的状态,心想着自己是省委组织部选调生的身份,又是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大学毕业生、大学生党员,心高气傲,觉得自己必须得干出一番大事业。但是在乡镇工作的日常都是扫地抹灰、端茶倒水、总结汇报,而且严格干部管理之后,提拔重用遥遥无期,深刻感受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之后, 心中渐生浮躁之气,这种状态维持一两年后才逐渐释怀和淡然。现在想起来,这段经历真的是很宝贵的财富,因为经历过浮躁,才明白现实的不易,更好地认识自己,定位自己。有过浮躁才会有淡定,经历过磨砺,才会更加坚定。
人生需要情感的积累。人生除了在知识、阅历方面的积累,情感积累也不可或缺。 情感是人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积累积极的情感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促进协调人生的方式,每个人应当具有大度、大气、大爱三种情感。 用大度的心去包容他人。做人要大度,厚德载物,雅量容人,屈己尊人,以德报怨,不轻易拿自己的涵养挑战别人的浅薄。待人豁达大度、胸怀宽广,这是一个人具有良好修养的外在表现。古人曰:“君子要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在工作中要包容他人,珍惜缘分,互相帮助,互相配合,以诚相待,见贤思齐,在共同目标下求合作,在相互合作中求合力,在相互信任中求发展。
用大气的势去干事创业。做事要大气,作为青年干部,我们正青春,干事创业正当时,要有一种敢打敢冲,舍我其谁的霸气去对待工作,把工作当作事业去追求。工作往前赶,交代的工作马上就办,提前优质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工作要主动,在工作中不等待不观望,交代的工作先做了再说,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工作有担当,克服畏难情绪,越是急难险重工作,越要主动要求去做,在工作中不断磨砺和成长。
用大爱的情去热爱生活。人的心中应有大爱,大爱即博爱,是一种对待人生,对待生活的态度,对待任何事物都存有爱意,人生学会奉献,学习珍惜,怀有大爱之情。大爱之情是一种人生质量的体现,是一切生命美好的基础。人们都说人生不易,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无论是对待工作还是生活,都要看开一点,看远一点,每天多热爱一点,要感恩生活,真诚待人,作一个心有大爱、心地善良、心胸开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