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到中流更奋楫 ——汉寿县教育改革突围探索
汉寿县人口87万,面积2021平方公里,学校209所,在校学生(含幼儿园)总数近10万人,在岗在编教师近5000人,2017年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认定。近年来,汉寿县始终以“争全市一流,创人民满意”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啃掉了一批“硬骨头”,破解了一批“老大难”,教育发展正不断实现突围提质。2021年3月4日,《中国教育报》对其改革经验进行了专题报道。
力抓教育减负——创优改革环境
一是以“顶格标准”谋划教育发展。建立完善县委常委会议教制度,每年定期召开议教会议,专题谋划和解决教育发展问题。近年来,先后审议通过《汉寿县公办学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汉寿县集中整治非法校外培训机构工作方案》《汉寿县“帅孟奇教育突出贡献奖”评选办法》等多个文件方案,为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二是以“归口方式”严管涉教活动。对所有涉校活动,由县教育局在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统筹实施。凡涉及教育系统的有关事项均由县教育局统一受领,统筹安排。全县各级各单位均不得向包括县属学校在内的各学校直接下达工作任务。
三是以“断腕魄力”化解教育债务。2017年,全县公办学校2.1亿教育债务全部与学校剥离,学校不再承担债务及利息,由财政逐年化解,教育工作从此轻装上阵。同时,按照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不低于20%的要求,全力保障教育支出。
四是以“统筹管理”精简督查考核。出台《入校督查检查考核审批制度》,入校开展的督查检查考核事项需向县教育领导小组报告,经批准同意后,由县教育局与相关单位统筹安排实施。实行督查检查计划清单备案制和统筹实施制度,统筹整合部门考核活动,压减人员数量和活动频次。2020 年,全县教育系统共开展专项督查检查考核5次,较去年同期减少50%。
力推人事改革——释放改革活力
一方面,实施“三公比选”,打造优质中小学校长队伍。自2016年起,全县中小学校长由以往组织直接任命变为“三公比选”。先“公推”,由县教育局各股室负责人推举符合竞聘条件的候选人;再“公论”,由县教育局局长办公会进行全面评议和投票;最后是竞聘演讲的“公选”环节。2016年至今,汉寿县共有21位学校优秀骨干通过“三公比选”走上中小学校长岗位。
另一方面,推动“去行政化改革”,增强高中学校发展动能。先后在县一中、县二中、县五中等高中学校实施教育去行政化改革。全面取消高中学校校长行政级别,要求正、副校长均参与一线教学,进一步增强教育管理者心无旁骛抓教育的意识。同时,打破高中学校间选人用人壁垒,统筹所有高中学校人才资源,各校教育骨干均可通过公开竞选方式参与本校和其他学校校长岗位竞争。通过改革,理顺了政校关系,拓宽了骨干交流渠道,提供了更大展示平台,使各学校领导班子的运行既有压力、更有动力。
力创人才培养机制——提升改革成色
一是“捷足先登”式引才。2017年以来,打破常规,变被动为主动,抢抓高校大学生毕业黄金时期,组建专门团队直接进入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高校,引进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近60人。2020年底,出台《汉寿县2021年教育系统“百名引才”工作方案》,尝试到北京、广州、武汉、长沙等地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共签约引进37名重点师范院校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为2021年教师队伍建设提前作出谋划。
二是“项目驱动”式赋能。成功申报为国培第二批项目县,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广阔舞台,并连续三年以“A类”通过全省考核评估。创新推出28个升级版本“工作坊+”,形成“工作坊+指导师+校本研修”等新培训模式,实现教师培训全覆盖,一大批新教师从“菜鸟”成长为骨干教师。
三是“表彰激励”式留人。全力保障教师特别是乡镇教师收入,乡镇教师工资同比提高15%,落实边远乡村教师补贴和乡村教师人才津贴,截至2020年底,共发放各类乡镇补贴近2000万元。在此基础上,县委县政府每年精心组织召开教师节表彰大会,开展“汉寿最可爱的乡村教师”“汉寿名师”等评选表彰,每年受表彰人数达数百人。从2017年起设立“帅孟奇教育突出贡献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10名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扎根乡村、精于管理的优秀教师。近年来,一大批安教、乐教、善教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尊师重教的氛围更加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