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战大考中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制胜优势
常德头枕武陵山脉、东临长江洞庭、北接湖北荆州,2020年经受了脱贫攻坚、防汛救灾、疫情防控、“六稳六保”等多项重大任务考验。在应对大战大考的关键时刻,我们坚持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行动的根本遵循,筑牢攻坚堡垒、锻造闯关铁军,组织优势在大战大考中成为最坚实的制胜力量。
一、强化党的领导,压实应对大战大考的政治责任。越是面对重大考验,越是需要加强党的领导。一是把牢政治方向。紧扣省委政治建设考察要求,细化25项考察指标和11条负面清单,在全省率先实现政治建设考察市县乡三级覆盖,全面强化干部讲政治的行动自觉。二是抓细责任落实。将重大任务应对情况纳入基层党建述职评议与年度班子考核重点内容,细化刚化量化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形成应对大战大考“书记抓、抓书记”的格局和机制。三是有效传导压力。在项目建设、减灾防灾等主战场,市县组织部门跟踪督导、一线观察。在脱贫攻坚决战阶段成立挂牌督战组,市委组织部长联系了石门县的5个村,并跑遍了全市169个乡镇(街道)。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成立督导调研组,带头到村(社区)一线慰问督导。全年完成6类重点督查共70余次,发现并交办问题400余件,掌握了大量一手的干部表现情况。
二、选派精兵强将,配强应对大战大考的骨干力量。干部、党员、人才始终是攻坚克难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坚持为应对大战大考选优配强冲锋力量。一是选派干部攻坚上一线。将潜力大、专业强、素质高的干部选派到园区建设、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急难险重岗位。从优选派驻企联络员1416人,引导全市1444家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持续向贫困地区选派2698支工作队,8608名驻村干部,调整召回388人。二是凝聚党员冲锋在一线。第一时间动员全市党员投身疫情阻击战,组织6671名党员进驻281个社区,号召27万多名党员捐款3296万元。汛期第一时间集结6000多名党员成立抗洪抢险队,打赢了涔水、澧水、沅水防汛保卫战。三是推动人才流动到一线。充分发挥大战大考中的人才支撑作用,择优选派339名省市县科技特派员,引进100多名知名教授、60多个专家团队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三、健全组织功能,筑牢应对大战大考的战斗堡垒。组织的号角在哪里吹响,支部的党旗就在哪里飘扬。一方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动员作用,构筑应对大战大考的“铜墙铁壁”。在防疫一线成立842个临时党组织,组建3165支党员突击队,火线发展党员43人。在防汛一线共组织发动巡查劳力68万人次。常德疫情防控实现三个清零,大汛之年未垮一库一坝。另一方面,持续推动省委“1+5”文件精神落细落小,通过涨报酬、提经费、强阵地等12条“硬措施”为大战大考赋能聚势。全市每一个村(居)都招录配备了一名党建联络员,持续优化基层力量体系。用智慧党建平台为基层干部减压松绑,“三会一课”一网运行、党内统计一键生成、党员管理一路留痕。疫情期间我们运用平台,累计召开线上调度会、培训会1000余场次,为基层干部“降低感染风险”提供强大的科技和大数据支撑。
四、强化激励保障,释放应对大战大考的内生动力。干部要有盼头,工作才有劲头。一是坚持一线识别。把考察识别干部的“探头”聚焦到大战一线,市委去年来共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一线中提拔重用28人,在园区发展等经济主战场提拔重用29人,先后为5名干部澄清正名,激励干部竞相在战场建功立业。二是强化关爱保障。建立关心关爱干部“四个一”制度,深入开展“走百镇抓基层”等干部谈心谈话,出台“暖心十条”献给防疫一线医务人员,组织30名医卫人才代表休假疗养,安排党费565万元慰问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三是注重榜样引领。累计宣传战斗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一线的党员典型1400多名,大力表彰宣传12名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先进典型,连续推出《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系列专题报道,引领人才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