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业务信息>全面深化改革>详细内容

石门县:“两联两包”打造乡村治理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0-11-27 信息来源: 【字体:

石门地处湘西北边界,是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也是全国乡村治理试点县。近年来,石门坚持从山区大县、地广人稀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党员作用、拓展村级服务功能,坚持“党建引领+网格治理”思路,建立推动乡村治理的“两联两包”机制,即党组织、自治组织联动包片区,党员、屋场员联户包屋场,以小治求大治,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2020年9月29日,全国乡村治理数字化实践暨党建引领强村善治研讨会在浙江省建德市召开,石门作为湖南唯一县级代表作了典型发言。《中国组织人事报》也重点推介石门县“两联两包”社会治理经验。

一、以“五个融合”为切入点,重设组织架构,让党的力量抵达基层末梢。坚持“五个融合”,即村居、片区、屋场融合,党小组组长、片区长、屋场长融合,在职党员、兼职党员、无职党员融合,党务、政务、村务融合,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对原有行政村的区划旧格局、管理旧模式实行改革,进行区划重整、组织重构。一是划分治理单元。按照“地域相邻、产业趋同、风俗相近、规模适度、群众认同”原则,每村科学划分一定数量的片区,片区内划分建立若干个屋场,形成以屋场为单位的微治理单元。二是配强治理力量。把支部建在片区上,村“两委”班子成员兼任片区长。每个片区从无职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村民代表、“两代表一委员”、贤达能人中选出屋场长、屋场员,对屋场内所有农户进行包联,实现管理服务全覆盖。三是完善自治组织。以村为单位成立自治联合会,下设红白理事会、环境卫生协会、产业协会、法律服务队等,在村党组织引领下协助开展村级治理。

二、以“六项制度”为着力点,夯实工作保障,让组织体系有效运转。探索建立“六项制度”,不断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新要求,推动乡村治理可持续发展。一是联系服务制度。片长、屋场长和屋场员每月至少走访联系户1次以上,做到“四到四报一代办”, 即有不满情绪必到、有矛盾纠纷必到、有红白喜事必到、有突发事件必到,有意见必报、有安全隐患必报、有不稳定因素必报、有违纪违法现象必报,根据群众需求开展便民代办服务。二是屋场协商制度。每月召开屋场会1次以上,片长、屋场长、驻村工作队员、乡镇联村干部、社会组织负责人、群众等参加,主要开展“四讲” ,即讲政策法规、讲发展思路、讲意见建议、讲先进典型,并就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等开展治理协商,屋场协商情况由屋场长上报村党组织。三是议事决策制度。村级重大事项按照“收、议、办、评”程序执行,即党组织定期收集联系服务和屋场协商情况,支村两委研判商议确定重大事项,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进行办理,办理结果接受群众评议,形成集民意收集、科学决策、依法办事和效果评估为一体的基层治理方式,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生态,提升村级治理水平。四是应急处置制度。村级组建“党员先锋队”、片区组建“应急救援队”、屋场组建“邻里互助队”,动员辖区党员、群众积极参与,采取平时防范、险时救援的模式,建立完善各类预案,同步加强应急值班管理,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构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五是信息共享制度。充分运用综治信息平台、智慧党建平台、一门式政务服务平台和微信信息平台“四个平台”,为每个农户建立可查询的数字档案,建立横向互通、纵向到户的信息网络,及时发布共享政策、项目、招聘等各类信息,收集和掌握每家每户动态情况,开展网上事务办理,为基层治理提供科技支撑。六是考核激励制度。注重结果运用,每年开展一次幸福屋场、星级屋场长、文明家庭、优秀党员户(屋场员)等评选活动,鼓励创先争优,并给予一定的表彰奖励。对表现突出的屋场长、屋场员优先发展入党和纳入村级班子后备人选。

三、以“七个促进”为落脚点,明确治理任务,让乡村治理落地生根。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群众视角,结合实际明确治理任务,全力实现“七个促进”。一是促进乡风文明。组织群众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格言治家建设,对每个农户建立“家庭文明档案”,实行积分制管理,引导群众除陋习、树新风。二是促进产业发展。组织农民学习种养实用技术,提供培训、务工、市场和政策信息,推动农户与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稳定增收。三是促进环境整治。充分发挥屋场员作用,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幸福农家、美丽庭院”创建,积极组织环境卫生比比看,切实增强群众生态文明意识。四是促进安全稳定。推进平安创建、“法润三湘”公共法律服务志愿者活动等,经常性走访农户,及时调处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屋场、大事不出片区、难事不出村。五是促进政务便民。结合智慧党建平台,推进乡村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工作,将便民服务事项延伸到家门口,让群众少跑路。六是促进民生改善。认真落实教育、医疗、社保、救助等各项惠民政策,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广泛吸纳各方资源,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七是促进微权力监督。落实村级各项微权力的监督,将监察触角延伸到基层第一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