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三个到位”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今年来,市委组织部积极履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牵头职责,紧跟市委步伐、大胆试点创新,按质按量推动12项改革任务落细见效。具体工作中,始终突出了三个“到位”。
一、精心组织到位
一是对标要求讲政治。深度聚焦中央和省委、市委改革决策部署,坚持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第一时间研究部署,第一时间推动落实,建立定期研究、及时反馈、分类指导等工作机制。聚焦市委机构改革要求,全面完成文化市场、生态环境等领域人员转隶,推进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施常态化,上半年审批市直单位233批次职级晋升方案。
二是协同联动讲方法。建立健全责任部门协调推进和涉改部门支持配合的联动机制,联合市委编办等相关部门召开4次联席会议协同解决改革问题,在全省率先完成12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和撤销工作。协同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推动61个部门数据跨领域、跨条块、跨层级整合,汇总聚集23亿条政务信息,形成基层减负、提质、增效的部门合力。
三是示范带动讲落实。注重发挥带头引领作用,建立部务会领导带头调研、亲自指导制度,围绕党建改革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堵点,深入研究问题、提出建议。今年来,领导带头开展《乡镇公务员队伍女性比例持续上升的现象研究》等5项课题调研。特别是梁仲同志始终坚持与相关市直部门和9个区县(市)负责人,面对面会商、一对一推动政务下沉工作。
二、精准施策到位
一是盯紧重点。将改革重点全面转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来,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健全人才协同发展机制,积极引进高学历人才,报录比例较去年增长20%。完善抓党建促基层治理制度体系,出台《常德市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为社区工作者量身定制“三岗十八级”。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出台《党外干部担任正职单位党政正职工作有关规则》。
二是聚焦难点。聚焦制约政务“一网通办”的最大难点,集中力量攻克“数据壁垒”,推动政务减环节、减证明、减时限。在津市试点并召开推进会议,试点工作经验在全省被推介。坚持数据融合、系统整合、功能聚合,推动部门办事系统“进大厅、交数据、做终端”,65项政务服务事项环节精简幅度接近70%,部分政务服务实现网上办、村居办、指尖办。
三是打造亮点。聚焦党的建设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打造改革特色亮点。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建设考察全覆盖,工作经验在全省组织部长会议上作了书面交流。对主题教育开展情况进行全面“回头看”,相关工作经验得到中央主题教育简报、人民日报等媒体推介。持续打好爱干部、正导向、养精神的“组合拳”,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工作经验在全省多次被推介。
三、精细落实到位
一是注重清单化管理。坚持“清单式”罗列,将全年改革任务细分为12项改革事项,形成4个部门牵头负责、3家单位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确保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坚持把任务细化到科室,把责任压实到科长,推动4家牵头单位17个科室制定29条具体改革举措,并明确相关责任科室及责任人抓落实的责任清单,做到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推进,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
二是注重信息化应用。坚持以信息化手段推动党建改革,探索党建和干部大数据管理中心运行机制,科学分析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三会一课”、党费缴纳、办证办结等数据,今年以来发出2.4万条警示信息。通过智慧党建平台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减负,党建考核项目减少41%。借助智慧党建视频会议系统,市、县、乡三级党组织共召开疫情防控等各类培训1000多场次。
三是注重常态化督导。坚持定期反馈制度,每月要求各责任单位、责任科室反馈一次工作进展和存在问题。建立定期督查机制,对照29条任务清单实行一月一督导、每季一调研、半年一通报,特别是对推进机构改革和政务下沉不力的单位列出警示清单,共向有关牵头部门、责任科室分别发出4封提醒函、督办函,确保每一项改革任务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