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澧县: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 更好满足群众出行需求
作为全省首批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创建县之一,临澧县按照“一县一公司、公车公营、统筹规划、乡村全通、价格惠民”的总体思路,大胆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到目前为止,全县新上线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140台,开通城区公交线路9条、县到乡镇公交线路17条、农村客运班线22条,新建或改建乡镇枢纽站6个、公交首末站13个,实现乡镇(街道)所在地全部通公交车,全县100%行政村通客运班车,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发展提质、群众满意的预期效果。
一、坚持加强领导,形成改革合力。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社会关注度高,全县坚持政府主导,强化要素保障,加快改革推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明确1名县委常委、2名副县长、1名政协副主席为副组长,县交通运输局等29家单位为成员单位。今年3月,在企业退市和车辆收购的关键时刻,县委主要领导坐镇指挥,各相关单位通力配合,一周之内,全县163台农村客运车辆所有人、7家运输企业全部签订了退出农村客运经营协议。二是加强规划设计。多次组织人员赴长沙县、宁远县以及安徽颍上县等地学习考察;充分征求群众对运营线路、站场站牌等意见建议;制定出台《临澧县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创建工作方案》,为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奠定坚实基础。2019年12月,安徽鑫大道交通运输有限公司招标成为临澧县城乡客运一体化项目运营主体。三是加强调度考核。配套完善责任分工、指挥调度、督导考核等改革推进机制,确保定期碰头汇总、合理调度部署。制定《运营服务绩效考核办法》,采取随机巡察、季度考核、年终总评方式,对项目运营公司进行严格监管和绩效评价,考核结果与运营补贴挂钩,促进企业自觉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目前,所有上线车辆保持车况良好、干净卫生、整洁舒适,司驾人员文明有礼、态度热情、服务周到。
二、坚持探索创新,大胆破题解难。抓住重点问题,破题解难,强力推进。一是破解项目持续发展难题,实行成本规制。城乡客运事业具有明显的公益特质,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既不能完全走市场化道路,也不能由政府全额买单。本着“群众得实惠、企业可持续、财政能承担”的改革原则,在经历第一次招投标流标后,借用外地成果,率先在全省引入成本规制方法,以8%的投资回报率制定招标协议,明确规制原则和各项目标准值。为保证成本规制有效执行,成立由县政府常务副县长牵头,财政、审计、交通运输、发改、司法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成本规制财务监管小组,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实时监管和严格审计,最大限度提高企业运营效益,减轻政府补贴压力。二是破解建设资金保障难题,实行PPP融资。加大财政补助、税费减免等工作力度,对项目运营可预见的收益缺口予以补贴。在此基础上,针对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需要建设客运车辆停保场、乡镇枢纽站和首末站、社会停车场、客运招呼站、公交停靠站等配套设施,积极策划PPP融资模式,将城乡客运一体化站场建设作为临澧智能交通PPP项目的子项目,成功通过财政部审批,获得5700万元资金注入,有效破解了资金不足难题。三是破解车辆退市收购难题,实行合理奖补。制定《临澧县城乡客运一体化涉改客运企业和客运车辆退出经营奖补细则》,依据第三方评估公司,对原有车辆现值进行评估,并对车辆所有人给予保底2万元补偿,对积极响应改革的企业和车主设置按时交车奖、整线交车奖、经营期退出奖等奖项进行奖励。同时,对原有从业人员优先推荐到新公司就业,目前,已经有80多名驾驶员被录用、20多人被新公司招聘为管理服务人员,上岗人员由企业发放工资、购买“五险”,实行公车公营,较好地消化了车辆退市、人员下岗的矛盾,确保了社会大局稳定。
三、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服务民生。以满足城乡居民出行需要为根本出发点,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确保改革成果更好惠及广大群众。一是优化线路布局。县城区公交线路,考虑上学和上班群体,适时调整发班频次,缓解高峰期出行压力;考虑园区企业作息特殊性,推出园区专用公交线路及订制公交服务;考虑旅游发展需要,推出旅游专线。乡村客运班线,考虑乡村全线贯通,优化站点设置,尽量在群众居住集中地设置招呼站、停靠点,让群众能够在家门口乘车出行。目前,全县发车班次比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前增加60%以上,极大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出行。二是倡导绿色出行。制定《关于鼓励行政事业单位工会会员绿色出行的通知》,倡议上下班、公务下乡及县城内出行优先选乘新能源公交车。各行政事业单位工会为每个会员发放绿色出行交通卡,每年度充值1000元。目前,乘坐新能源公交车出行已经成为全县干部群众的新风尚。三是落实票价优惠。在全省率先实现票价城乡一体,实行起步2元,最远距离不超过6元的阶梯票价,城乡客运公交票价在原有基础上普遍下浮30%以上。发行敬老卡和爱心卡,对近8万65岁及以上老年人、伤残军警、二级以上残疾人、盲人乘坐县内城乡客运车辆实行免费,县内中小学生实行半价优惠,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