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个聚焦 全面深化改革
中共桃源县委
近年来,桃源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战略举措,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跟部署、主动作为,破字当头、务实创新,取得了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成效,有效推动了桃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体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了“三聚”:
一、坚持政治聚神,把准改革方向。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做到改革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一是强化党委统揽。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改革必须坚守的政治原则,切实发挥县委牵头抓总的作用,突出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确保中央和省委、市委改革决策部署落地生根。二是强化政策执行。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论述精神和上级重要文件会议精神固定作为常委会首个议题,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讲话论述和上级改革各项部署要求,第一时间组织传达学习,第一时间研究具体措施,第一时间细化分解任务,第一时间狠抓推进落实,确保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不变标准,启动及时、执行有力。三是强化领导带头。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和上级主要领导亲力亲为抓改革、扑下身子抓落实的亲身示范,建立县委常委领导带头调研制度,每位常委结合改革重点及分管工作,选择1个课题开展专题调研,推动各领域改革纵深推进。2019年,县委常委围绕选定课题,深入开展调研,形成了11篇高质量的改革调研报告,为推进各领域改革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
二、坚持重点聚焦,推动改革见效。瞄着关键去、冲着问题改,确保规定改革不折不扣、试点改革有声有色、自主改革创新创优。一是聚焦发展热点。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县主要经济指标稳居全市前列。深入推进首批省级园区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县高新区在省级以上园区年度综合评估排名洞庭湖区板块第1位,迪文科技“1+11”产业链发展形态加快形成,飞沃新能源获评全国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站成体育发展成为全市用工最多的企业。深入推进功能农业改革,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中国茶叶百强县、湖南省富硒产业示范县。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湖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全省节约集约用地先进单位。二是聚焦民生难点。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优先推进民生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医共体改革,组建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2个医疗集团。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桃源一中以德树人的办学经验被省教育厅以《决定》的形式发文在全省推介。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改革,首批100个“一件事一次办”项目全面实施,企业开办审批时间缩短至1.5个工作日。三是聚焦工作堵点。破解“三农”工作瓶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获得全国先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经验被《人民日报》推介,供销社改革工作被省委副书记乌兰同志点名表扬。破解基层治理瓶颈,机构改革、群团改革顺利完成,县妇联运用新媒体团结动员妇女群众工作得到全国妇联肯定;探索“云村庄”基层治理模式,村党组织书记备案管理和“屋场会”工作经验被《人民日报》推介;深化乡村财务规范管理,全国首批县级融媒体中心试点经验在全省作典型发言。破解要素保障瓶颈,完善多元化的金融体系,推行银企对接、行长结对、上市扶持,2019年存贷比提高9.3个百分点;出台《机关事业单位引进优秀人才创业发展奖补暂行办法》,2019年引进教育、卫生等领域人才203人。
三、坚持责任聚力,扛起改革担当。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落实主体责任、拧紧责任螺丝要求,把改革任务层层压下去,把改革责任层层担起来。一是实行任务清单化。推行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节点化、节点责任化,将2019年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分解为43大项、118小项,按照一名县级领导挂帅调度、一个县直部门牵头负责、一批单位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建立县级领导和牵头单位抓改革的责任清单,明确“时间表”“任务书”,坚持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个时间节点接着一个时间节点往前推进。二是实行督查全程化。建立定期督查机制,对重点改革任务建立台账,实行每周一沟通、每月一督促、每季一调研、半年一通报,对推进慢的改革任务,列出清单、重点督办、挂账整改,做到改革推进到哪里,督查就跟进到哪里,确保每一项改革任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三是实行考核常态化。推行每月一查、每季一晒、每年一评的常态化考核机制,9个专项小组每周报计划、每月报进度、每季作小结,并将考核的主动权适当下放至各专项小组,便于各专项小组进行督促调度,激发各单位在改革上创先争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