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业务信息>全面深化改革>详细内容

常德市:探索三大模式 构建三大机制 着力打造“净土城市”示范样板

发布时间:2019-12-23 信息来源:市委政研室 【字体:

自2016年5月获批全国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以来,常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结合常德实际,积极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源头预防、风险管控、治理修复”三大模式,高位构建了“责任落实、协同推进、信息公开”三大机制,着力打造出了“净土城市”示范样板,先后被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专题报道,被李干杰部长充分肯定。2019年7月,在浙江台州召开的全国土壤污染防治经验交流及现场推进会上,市政府副市长涂碧波以《加快先行区示范建设,着力打造“净土城市样板”》为题做了典型发言。

一、建立健全“三大模式”

1.突出重点管控,健全源头预防新机制

针对土壤污染隐蔽性、滞后性和长期性特点,坚持预防为主,聚集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积极从源头上消除新增土壤污染风险,不欠新账。一是把源头预防贯穿于对重点项目环评准入中。严格环境准入,在规划环评编制阶段,对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土壤、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如在津市工业园医药化工版块开展规划环评时,源头实现避免或减轻因化工园区开发对土壤、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在建设项目审批中增加土壤和地下水内容,土壤污染防治成为新扩改项目环评报告书(表)重要方面,对影响土壤环境的高污染项目坚决否决。二是把源头预防贯穿于对重点企业监测监管中。根据行业类别、生产规模、污染状况,确定了34家土壤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并在市政府网站公开,确保公众及时了解重点监督企业的监测数据、污染节点、风险定级等信息,以此倒逼企业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污染。坚持把涉镉企业污染源控制作为重点,全面查清、核实全市涉镉在产和停产企业,并形成在产、停产涉镉企业清单,一企一策编制整治方案,全力切断污染源进入农田的途径。三是把源头预防贯穿于对重点行业综合整治中。针对我市机械加工企业多、配套的电镀行业“散乱污”的状况,制订《电镀行业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项目实施方案》,关闭未配套污染防治设施的小电镀厂100多家。同时,积极引进配备新工艺、新技术、先进电镀废水处理设施的企业,新建了表面处理中心。电镀废水管网采取架空设置,废水集中处理,有效杜绝重金属污染源,让这一污染较重的传统产业焕发生机。

2.实施分类管理,探索风险防控新路子

一是探索矿山风险管控新路子。重点实施石门雄黄矿砷污染治理,矿区内3家污染企业全部关闭,9个矿洞全部封闭,清理砷渣34.44万立方米,清理受污染河道1400米。对全市已关闭的30多座矿山开展现场调查,摸清风险底数,并选择鼎城石板滩石煤矿开采遗留矿坑、汉寿连家坝金矿遗留场地探索风险管控模式。鼎城石板滩石煤矿开采遗留矿坑通过采取“锁水、控源、截流、治污、监控”等措施,实施“外溢应急、截水撇流、水体治理、生态恢复”等工程,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汉寿连家坝金矿遗留地场地通过采取清理尾砂、土壤原位阻隔、黏土压实、生态恢复、建截污沟等措施,有效管控了场地污染迁移扩散,下游郭家冲水库水质明显改善,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环境效益明显。二是探索建设用地风险管控新路子。对全市范围内202家土壤重点行业用地开展详查,发布《污染地块名单及开发利用负面清单》,出台《建设用地环境管理办法》,将建设用地环境管理纳入城市规划和供地管理体系之中。今年,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坚持密切合作,对收储、出让、用地性质变更地块全面开展清查、调查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力争到2020年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三是探索农用地风险管控新路子。大力开展农用地分类保护行动,全市9个产粮油大县编制了农用地土壤环境保护方案,确保农业生产环境安全。积极推进安乡县安丰农用地分类管理试点,探索以农用地物理边界、产权权属、行政区划等考量因素划定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农田的经验,形成《安乡县农用地土壤分类管理办法》《安乡县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方法》。全面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工作,全面展开农用分类和农用地安全利用、优先保护、治理修复等工作,确保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

3.坚持因地制宜,构建治理修复新模式

一是积极构建植物修复模式。重点是在实施石门雄黄矿砷污染治理项目中,探索建立种苗、栽种、培育、收割等质量标准,采用植物萃取+活化、植物萃取+经济作物间作修复、植物阻隔+钝化、生态补偿等技术,形成了《农用地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萃取技术指南》、《污染土壤修复后评估技术指南》等较为成熟的植物修复技术体系。二是积极构建农用地VIP修复模式。推广污染稻田“VIP及VIP+n”控镉技术体系,通过农田水分调控、低镉积累品种种植、土壤 pH 值调节、叶面喷施拮抗物质和合理施用化肥等措施,有效降低土壤镉的有效性,减少植物对镉的吸收。三是积极构建污染地块挥发性有机物热脱附修复模式。在澧县原青云香料厂治理修复项目中,对遗存的挥发性有机物和半挥发性有机物,采用异位热脱附+光催化氧化+活性炭吸附工艺,尾气回收中在活性炭前增加催化工艺,探索形成了既经济又可行的成熟经验。

二、高位构建“三大机制”

1.高位构建责任落实机制

一是建立统筹协调制度。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41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始终坚持亲自部署、亲自调度、亲自督办,各区县市也成立专门班子,协同推进先行区建设。二是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市委、市政府将土壤污染治理工作纳入区县市、市直有关部门绩效考核内容,市、县政府签订土壤污染综合防治责任书。出台《常德市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细则》,土壤环境质量和污染防治项目考核权重达到35分。三是建立调度督查制度。对先行区建设实行一月一调度,对进度滞后的采取预警、挂牌督办、约谈等方式严格督导。建立信息简报、微信群等制度,及时公布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示下阶段的重点任务。四是建立信用评价制度。建立第三方机构信用管理考核记点标准和制度。对土壤项目场地调查、项目实施等工作中不规范的第三方单位,进行考核记点扣分,实行黑名单管理;将项目完成进度、完成质量,作为区县市下一年度土壤专项资金安排的主要依据。

2.高位构建协同推进机制

一是与脱贫攻坚协同推进。针对我市部分土壤污染较重地区同时也是重点贫困区的现状,坚持把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工程与贫困区群众脱贫解困相结合,既有效解决了贫困地区土壤污染问题,又增加了贫困群众经济收入,更保障了贫困群众长久健康。石门雄黄矿区域,通过专家指导改良柑橘品种,每斤柑橘由原来的0.8元涨到5元,每亩年净收益达到1万元以上。二是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2018年,常德市全面取缔农村非正规填埋点。2019年,出台《常德市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全市7个垃圾填埋场已完成提质改造工作,垃圾中转站个数已超乡镇总数,实现全覆盖。安全处置100多万吨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完成239个垃圾点位。在津市创新开办“绿色银行”,对农药、化肥、废弃农膜包装物进行回收利用。三是与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坚持把先行区建设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突出石门雄黄矿区等重点区域、涉镉等重点行业和镉、砷等重点污染物综合治理和管控,积极构建科学、完善的土壤污染综合防治体系,促进了土壤资源永续利用。四是与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协同推进。主动把“净土保卫战”明确的16项工作任务,纳入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范围,一并推进。重点对畜禽养殖、固废堆存场所、生活垃圾等问题进行强化督导,促进了土壤环境问题整改。五是与基本农田保护协同推进。采取耕地重金属监测预警、环评限批等措施,严控永久基本农田周边重金属污染源,确保耕地安全利用。常德永久基本农田面积612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1.5%,为全省第一。

3.高位构建信息公开机制

一是对全市土地污染状况信息及时公开。在对全市疑似污染地块开展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组织技术力量开展详查,制定了全市污染地块名录,并通报市发改、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协同开展建设用地环境管理工作。二是对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实施情况及时公开。公开土壤治理项目场地调查、风险评估、效果评估、验收等情况,全过程、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对土壤重点监管企业监测数据及时公开。公开化工、电镀、有色金属冶炼等重点企业的生产工艺、有毒有害原辅材料、污染防治设施等情况,定期对企业开展监测、评估和风险定级工作,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