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业务信息>全面深化改革>详细内容

津市推进“三个创新” 提升“跑改”实效

发布时间:2019-10-28 信息来源:市委政研室 【字体:

今年以来,津市市按照省委、市委“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的总体部署,不断强化工作措施,推进“三个创新”,有力提升了“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效。

一、在要素精简上创新,让群众少跑腿

按照“程序简之又简”“材料少之又少”“效率快之又快”的原则,全面清理政务服务事项。目前,全市已进驻实体大厅共411项依申请事项,申报资料由2157项精简到1245项,办事流程由1250项简化到898项,审批时限由8908个工作日压缩到3283个工作日,压减率分别达42.3%28.2%63%

一是“三个压缩”减程序。压缩层级,推行一级审批,部门充分授权窗口,窗口审核办结。如大型户外广告设置许可由以前的“窗口受理、股室踏勘、分管审核、局长审批”流程简化为窗口受办;推行一次下沉,将身份证办理、低保申领等38个事项的审批权一次下沉到镇街和村居,每个村居配备1名政务服务代办员和一枚行政审批局行政审批专用章压缩环节,变分步操作为同步操作,分窗办理为一窗办理,设立4个综合窗口统一受办套餐事项,如办理低保业务和申请危房改造,由以前的21天办调整为7天即可办结。压缩时限,如林木采伐许可由20日调整为5日办结,实现了老年优待证、失业登记证等20个事项“秒批”。

二是“四个论证”减材料。论证必要性,申报材料与审批事项关联性不强的项目全剔除。论证唯一性,同一内容一张表格、一套资料只填一次。论证专业性,凡是群众学识水平和现实条件普遍达不到的一律取消。如房屋所有权登记1:500房屋平面图,因专业性强,由镇街代制。论证操作性,优化材料表格,让群众多做选择题、少做填空题,变手写为勾选“N√+1个签名即可申报。如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原来需210页材料,目前只需4页材料。

三是“五个凡是”减证明。按照“五个凡是”的要求,即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证明,凡是能通过本级数据库查询当事人信息的,凡是部门需上门核实或通过会商即可认定信息的,凡是部门、镇街、村居均无法查证的,凡是现有证件、凭证能够予以认定的,一律免除提供证明材料。全市累计减少65类证明材料,其中27项做到了“无证明办证”。

二、在信息共享上创新,让数据多跑路

立足信息化支撑、大数据共享,确保数据全归集、系统全贯通,实现让数据高速跑代替群众来回跑。

一是迭代升级服务平台。参照银行、通讯等企业服务标准,梳理出按照人的“全生命周期”所需办理的87项行政审批事项,建立“津市便民服务查询系统”。目前,该系统已具备数据聚集查询、套餐数据提取、身份证读取、证照打印等功能,实现了平台可办、电脑能办、现场即办。如租赁补贴申报,原来需提供7项资料,至少6个月才能领补助。启动该系统后,只需一张身份证、一张申请表,30个工作日内即可办结。近期该系统将增加电子证照查询功能、人脸识别功能、移动终端办理功能,实现刷脸办、掌上办。

二是多渠推进数据共享。共享上级数据,积极对接常德市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将户籍信息及照片、工商营业执照等关键字段信息扩充至本级查询系统。目前,全市通过常德市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可查询数据达12类2600万条。集聚本级数据,将婚姻、住房、车辆等数据信息录入或导入平台。目前,整合户籍、税务、不动产等12家部门60多万条数据。实时更新数据,出台《便民服务查询平台运行管理办法》,实现办一次业务就更新存储一次数据,减少数据流转频次和手动录入工作量。从5月份至今,新增、补录数据40万条。

三是兜底构建诚信体系。建立惩戒机制。凡是弄虚作假、恶意骗取的,一律纳入诚信黑名单,对涉及违法犯罪的,严肃追究法律责任。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实行“首错免查”“举报必查”“失职严查”三项制度,为改革者撑腰、为实干者担当。如明确了数据系统分级管理使用权,加强密钥管理和安全监管,所有管理员和经办人全部签订保密协定,对38项下沉事项建立容错、纠错、查处等后期监管办法。

三、在保障措施上创新,让改革能落地

坚持以思想解放实现改革大突破,以夯实基层、服务基层保运转,以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估促落实。

(一)以人民为中心,强化改革自觉。津市市委、市政府把“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摆上重要工作日程抓紧抓实,建立落实调查研究、调度推进工作机制,形成了主要领导牵头统筹,分管领导具体协调推进,各级各部门全力配合参与的工作体系。今年来,市委书记、市长先后8次专题调度部署政务服务事项下沉工作,分管副市长更是多次调度。目前,全市各级各部门正在由“你按我的要求办”调整为“我按你的需求做”,全力推动“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二)以基层为堡垒,强化改革投入。夯实硬件基础,按照风格、标识、布局“三统一”标准,投入8000多万元,新建和升级85个镇村综合服务平台,统一配齐电脑、身份证读卡器、高拍仪、钢印、针式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强化人才保障,全市按照4万元/年·人的工资标准,为每个村(社区)聘用一名政务服务代办员,同时还采取视频教学、现场指导、会议培训等形式加强业务培训。创新宣传方式,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改革政策知识,策划编印《政务事项下沉办理漫画图册》,提升群众的获得感。

(三)以战报为载体,强化改革推进。由市委组织部长担任改革督导组组长,每3天督导一次进度,并以“战报”的形式通报到所有市级领导、部门和镇(街)。目前,津市审改办已经下发数据清理完善工作战报10期、政务下沉事项办理战报20期。此外,还定期邀请“两代表一委员”现场评议,通过实行实战式考核、倒逼式督导、体验式评议,推动“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落地见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