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业务信息>全面深化改革>详细内容

铺就温情回归路—— 武陵区积极探索“互联网+禁毒”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8-03-29 信息来源:市委政研室 【字体:

武陵区委改革办

       为了打通 “最后一公里”,帮助社区戒毒(康复)人员顺利融入社会。武陵区改变以前公安一家独管的局面,将网格化管理与禁毒工作相结合,把全区548个网格作为戒毒人员管控服务的主阵地,探索建立了“互联网+禁毒”的武陵模式。经过一年的努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报到率100%,社区戒毒人员执行率从58%提高到90%,吸毒人员管控率达到87%。戒毒出所回归人员、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无一脱管漏管,未发生一起吸毒人员肇事肇祸案(事)件,实现了区域平安,成为全国平安区县、全国法治区县、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城区、全面小康一类达标区。今年,国家禁毒委和省委政法委相继来武陵区调研,对工作给予肯定。武陵区作为全国唯一县市区代表在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8•31”工程推进会进行经验介绍。

       一、网格化管控,让戒毒人员有人管

       武陵区充分利用网格化在全区社会治理中的优势,把548个网格作为戒毒人员管控服务的主阵地,禁毒的各项工作任务可以同步交办给全区14个乡镇(街道)、128个社区(村)、548个网格和200多个综治单位。构建了“3+1+N”的管控网络。“3”指社区(村)网格长、社区民警、网格员,“1”指网格党支部,“N”指相关部门,共同对辖区内吸毒人员进行分级管控。形成了以街道为核心,综治办、派出所、信访办、民政所等单位进驻;以社区(村)禁毒专干为主要力量,网格长、社区民警、网格员、社区医疗站工作人员、社工、禁毒志愿者等参与的有力禁毒之网。

       二、信息化支撑,让戒毒过程全掌控

       近年来,武陵区延伸建立了一个35万条禁毒工作大数据库,成为全区禁毒工作的“千里眼”和“智囊库”。通过系统不仅可以动态掌控吸毒人员的基本信息,还能提醒社区专干应该为吸毒人员提供的服务项目,记录服务的时间节点、流程、反馈等。这些信息录入系统后可以根据他们的住址标注在地图上,每点开一个图标都可以查看到这个人的详情,并能延伸出其主要社会关系的树状图,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亲属的联系方式、就业情况、家庭住址等信息一应俱全。    

       三、人性化关怀,让戒毒成果得巩固

       戒毒实践证明,吸毒人员一年后复吸比例达80%以上,主要原因是心瘾难除。为帮助戒毒者从心理上断绝对毒品的依赖,一方面,积极为戒毒人员提供志愿服务。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志愿者,主动上门做工作,为吸毒人员提供矛盾调解、法律援助等服务。同时,组建“近心帮”心理咨询专家团队,定期对戒毒人员开展心理评估,还利用“互联网+微咨询”的方式创建了微咨询平台,有效缓解了戒毒人员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积极实施“回归”计划,经过一年的努力,武陵区累计帮扶救助吸毒人员800余人次,落实低保40余户,法律援助224人。安置就业112人,支持创业15人,引领戒毒人员走向新生活。    

     《湖南日报》头版头条对此评价:武陵区采取“互联网+禁毒”模式,对吸毒人员的帮扶真正起到了帮扶一个对象、挽救一个家庭、和谐一个社区、平安整个社会的作用,为吸毒人员铺就了一条充满温情的回归之路。  

       武陵区将在党的十九大“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精神指导下,以“互联网+禁毒”为切入点,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道路上迈出新步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