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小散弱” 让土地活起来—— 常德市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
市农委、市农经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印发以来,常德市结合市情,不断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在“三权”分置方面大胆探索,创新性的以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为抓手、推进“三权”分置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土地流转率有力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土地经营权放活明显。
一、巧破题,找准改革切入点
农村土地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又一重大制度创新,是适应生产力发展、顺应农民意愿、符合农村实际的制度变革。“三权”分置坚持了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了农户承包权,放活了土地经营权,促进农村资源要素合理配置,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向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发展,使农村经营发展充满制度活力。稳定是基础、放活是目标,我们的理解,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就是要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就是要解决好“谁来种田”的问题、就是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是要推进土地流转!
二、明定位,发掘改革好模式
近年来,常德市积极引导农民流转土地,全市农村耕地流转面积达到30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7.3%。土地流转中,应用范围较广、影响力较大的主要有三种典型模式:一是整村流转模式,整村土地流转给一名大户,由大户返聘农民开展生产经营,常见于汉寿、安乡等平湖区;二是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架构下的土地股份合作流转模式,土地折价入股、集体统一流转经营,常见于区位条件好、集体经济发达的城郊区;三是锦绣千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合作社为农业生产主体提供从农资配送直至代储代销以及教育培训和资金互助的全程多元服务选择。考虑到常德全市域地形条件多样、集体经济发展程度差异大的现状,为确保模式普适性,我们选择“锦绣千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做为引导土地流转,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助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主要抓手。
三、强组织,增添改革新动力
为确保“三权分置”改革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一是统一思想。今年一季度,由市委改革办、市农委牵头,多次在澧县、津市召开高规格座谈会,推介锦绣千村模式。二是出台文件。以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出台了《关于推广锦绣千村模式助推“三权分置”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明确改革年度任务和实施步骤。三是强化宣传。在《农民日报》《常德日报》等国家和地方媒体宣传推介锦绣千村模式,营造改革良好氛围。四是组建队伍。市、县两级成立专门工作队驻扎锦绣千村合作社,帮扶合作社发展壮大。
四、抓落实,帮扶企业速发展
重点帮扶合作社打造内部四大服务平台和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平台建设方面,帮助合作社进一步完善其供销服务和生产服务平台,拓深主业、保持核心竞争力。同时,帮助合作社建立信用合作平台和教育培训平台,开展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培育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操作培训的能力,拓宽业务范围、开展多元化经营,把合作社从一家农业“专科医院”拓展为“综合医院”。体系建设方面,按照“县有总社、乡镇有分社、村有服务站”的发展规划,帮扶工作队主动搭建起合作社与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之间沟通的桥梁,为合作社发展站台背书,帮助合作社快速扩大覆盖区域。
截至目前,锦绣千村合作社有入社成员6528户、带动农户10万余户,建设乡镇分社12家、村级服务站162家,辐射澧县、津市、临澧和湖北公安的29个乡镇、232个行政村,服务土地面积在10万亩以上,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规模发展的加速器,有力助推了全市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