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劲好扬帆——全市全面深化改革纪实
市委改革办
改革,一场继往开来的深刻革命,一条永不停歇的进取之路。
从深改元年全面播种、次第花开,到关键之年全面发力、纵深推进,再到攻坚之年立柱架梁、击楫勇进。3年多来,全市围绕建设泛湘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立足常德实际,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期盼,全力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各项改革不断落地生根。
改革的大旗,迎风招展;发展的质量,又好又快;惠民的红利,溢满全城。
常德的改革,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今年来,常德贯彻落实上级重大政策措施成效明显,被国务院通报表彰并奖励“免督查”。海绵城市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等工作经验向全国推介。央视新媒体、《新闻直播间》《新闻联播》3个栏目集中推介“黑水变清流,穿紫河的前世今生”,解读常德绿色发展经验。津市“绿色存折”制度改革获湖南省首届管理创新奖第一名。2014-2016年,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在全省考评中保持先进位置。
新成效
改革画卷全面展开初见成效
过去的3年,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3年,是完善架构、建章立制的3年,是狠抓落实、初见成效的3年。
3年多来,全市始终保持深化改革的战略定力,把握改革方向、分析改革形势、确定改革重点、落实改革责任,有力推动改革落地见效。
如今,勃发的改革大潮涌起,壮丽的改革画卷展开,改革精神已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
3年多来,全市加强领导、严明责任,高位统筹保障改革。成立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9个改革专项小组,在全市建立“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专项小组积极推动、改革办统筹协调、各级各部门齐头并进”的组织架构。领导小组累计召开17次会议,审议出台70个重大改革方案;各专项小组累计召开40余次专题会议,市委改革办组织召开50次改革办主任会议或改革工作会议,引领着改革航船在正确航道上破浪前行。
3年多来,全市深入调研、建章立制,结合实际谋划改革。建立改革专家咨询库,加强重点改革问题研究,先后围绕农民进城购房、城乡统筹等开展课题调研,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在积极承接中央省委部署改革,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每年年初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连续4年每年推出10项自主改革,做好“自选动作”。制定出台了领导小组、专项小组工作规则、改革办工作细则“两规则一细则”;第三方评估办法、动态管理办法、规范事项上报和提请审议范围流程“两办法一规范”;内务管理标准化“3456”工作规范、“三个一”的日常调度常态化机制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促进改革规范有序运行。
3年多来,全市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试点先行引领改革。3年多来,共确定年度改革要点232项,已出台方案文件并推进落实140项,正在推进69项,因上级政策文件没有出台而结转下年度推进23项,做到了部署的每一项改革任务都有结果。规定改革全面完成。乡村区划调整、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等改革形成“常德模式”。试点改革实现突破。武陵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石门县公立医院改革、汉寿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等改革形成“常德样本”。自主改革形成特色。工业园区“一权两制一司”改革、城管体制“一改四化”改革、完美社区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智慧党建等形成“常德示范”。
3年多来,全市狠抓督察、严格考核,跟踪问效落实改革。建立完善督察工作体系,先后组织开展专项督察15次、全面督察8次,做到实时跟踪、即时督办、及时反馈。组织专家学者、社会公众评审重点改革项目,评估改革成效。2014年,在全省率先出台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考核办法,自2016年对区县(市)、市直单位实行分类考评,对绩效考核情况实行排名通报,倒逼各项改革任务落实。
3年多来,全市强化宣传、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推动改革。组织开展全市优秀改革项目评选暨改革经验现场交流活动,搭建经验共享平台,营造比学赶超、创先争优浓厚氛围。在《常德日报》开辟“沅澧改革进行时”专栏,开通常德改革微信公众号,通过各种主体谈改革,集中报道近年来常德改革的新变化、新成效,不断凝聚社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一个个会议、一次次调研、一项项改革、一批批方案、一套套制度、一组组数据……这是一份实干铸就的成绩清单。
3年多来蹄疾步稳的扎实推进,改革举措开始串点成线,框架结构日渐清晰,改革共识更加凝聚。随着一系列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的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一场深刻变革正在常德大地迸发。
新突破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冰前行
改革共识已经形成,路线图已经绘就,时间表已经排出,当务之急是认认真真、扎扎实实、不折不扣抓好落实。
然而,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推进,问题千头万绪、矛盾错综复杂,进入攻坚期、深水区,改革之敏感、复杂、艰巨程度前所未有……
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关头勇者胜。
3年多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立足全局谋划和推动改革,坚持一手抓改革方案出台,一手抓改革任务落地,突出重点、分清主次,以点带面、整体突破,各领域标志性、支柱性改革陆续推出,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经济体制改革快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持续加大,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5个方面提出了具有常德特色的“20条”,组织设立常德市产业基金20亿元,有力推进转型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序推进,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3家,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1.21%。今年,常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绵城市建设成效明显,实施“活水净水蓄水排水亲水”五大工程,探索出中国南方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南方模式。投融资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实行资产债务剥离,完成企业领导人去行政化,实施薪酬制度改革,推进市场化运作,有效提升八大投融资公司“造血”功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启用投资在线审批平台,在全省颁发了首张“二十证合一”营业执照。城管体制“一改四化”有序推进,城市管理水平、执法水平明显提升,“全国文明城市”这块牌子越擦越亮。乡村区划调整改革成效显著,全市由204个乡镇减少到129个,由3353个村减少到1607个,减幅分别为36.8%和52.1%。
——农村综合改革稳步开展。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市土地确权工作整体进度已达68%以上,全年可基本完成全市确权工作并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0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7.2%。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农民合作社3954家、家庭农场2767家、各类农业大户3万多个。创新农业支持机制,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累计共发放贷款252笔,额度1.3亿元,有效缓解了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创新扶贫开发机制,积极推进石门县涉农资金整合、金融产业扶贫,有力助推脱贫攻坚。创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深入推进 “3+X”试点工作,在津市全域开展了“绿色存折”垃圾分类减量试点,全市农村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点突破。制定实施《常德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加强水环境治理,在全省率先为饮用水水源环境立法,出台《常德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这是常德行使地方立法权后制定实施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开展水环境生态修复等一系列水环境保护行动,极大地促进了全市水环境质量的总体稳定和持续改善。今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专题报道了常德穿紫河治理经验。创新生态治理机制,在全省率先启动污染源刷卡排污系统建设,对重点工业企业排污总量实行刷卡排污制度,有效激活全市排污权交易市场,2017年上半年全市排污权交易费同比上升110%。
——民主法制领域和社会体制改革亮点频现。全面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出台《中共常德市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意见》《中共常德市委关于转发政协常德市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试行)》等制度性文件,健全人大和政协工作机制。全力推进居民自治和社区服务试点工作,将市城区146个社区划分为707个网格,组建了网格党支部513个。全面推进教育集团化联盟化改革,市城区新建4所名校分校,增加优质学位6000多个,大幅提升全市教育教学水平。探索推进石门县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入编“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案例”。全面发展医疗联合体建设,推进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促进了基层诊疗水平提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区聚集,“双百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市城区人口达93万。
——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出台实施《常德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合并市文化局、市新闻出版(版权)局、市广播电视局、市体育局,组建市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局。重组市广播电台、电视台,成立市广播电视台;实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整合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有关行政执法队伍。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出了“百团大赛”、鼓王擂台赛等活动品牌。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桃源县汉剧团转企改制后,企业活力得到激活,在全省推介。深化文化供给侧改革,发展美丽经济,建成了桃花源、欢乐水世界、城头山等一批文旅融合项目,打造了《梦回穿紫河》《桃花源记》等大型实景演艺节目,举办了国际马拉松赛、国际新能源汽车拉力赛、全运会龙舟赛等系列重大赛事活动。
——司法改革持续深化。深化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四项改革,全面推进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深化律师制度改革情况。深化公安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以“4+X”为核心的警务机制改革情况。湖南省信访工作制度改革现场交流推进会在常德召开。常德涉法涉诉改革在《法制日报》头版头条进行专题报道。
——党的建设制度和纪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制定实施全面从严治党“18条”,推进管党治党落细落小落实。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围绕党的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推出了系列重要改革举措,形成了28个制度成果。完美社区 “3+N”治理模式、党的报告员制度先后被中央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党建要报》《新华每日电讯》重点推介。作为全省仅有的2个试点城市之一,目前正以“智慧党建”大力推进党建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纪检体制改革,成立市委巡察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完成纪检派驻改革,创新开展“两同时”谈话,认真履行“两个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深入开展纪律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强化干部作风建设,着力整治为官不为、庸政懒政等问题,有力推动了党风政风持续好转。
行动最有说服力,随着全市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改革在抓落实中稳步推开,成效在抓落实中逐步显现,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加强,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坚冰正在被打破,全面深化改革激流勇进。
新征程
确保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发展无止境,需求日日新;改革不停止,永远是“进行时”。
2017年9月29日,市委书记、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周德睿主持召开第22次市委常委会议暨市委深改组会议,强调指出:
改革是“一把手”工程,要提高政治站位抓改革。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亲自”要求,即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重点事项亲自对接、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推进改革落地。
改革不能“空对空”,要着眼促进发展抓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确保在改革中推进发展、在发展中深化改革、在改革发展中增进人民福祉。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坚持久久为功抓改革。要强化改革定力,切实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强化改革督察,用好用活考核指挥棒。要继续保持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确保常德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一年。新征程,肩负着全新的使命,激荡着奋进的力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密集施工期和攻坚克难期。全市上下将正视问题、奋力攻坚,明确责任抓推进,精准发力抓重点,强化督察抓落实,努力推动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再上新台阶。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蓝图渐次展开,路径愈发清晰。全市上下一定要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开放强市、产业立市,充分发挥改革先导性作用,着力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以改革的力量和办法破解产业经济不强、开放程度不够、干部结构不优等突出问题,提高改革整体效能,扩大改革受益面,使改革更加精准对接常德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