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业务信息>全面深化改革>详细内容

创新四种模式 建设书香社区

发布时间:2017-10-09 信息来源:市委政研室 【字体:

       近年来,常德市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大胆探索,与图书馆总分馆制试点改革结合,创新推进社区书屋建设,在市城区建设了40家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免费开放的高品质社区书屋和3家图书馆分馆,促进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一、创新建设模式,统一标准逐步推广

       为确保社区书屋建到实处、建出实效,创新建设模式。一是统一标准。市委宣传部印发了《“书香社区”书屋(图书室)建设标准》,明确了“建筑面积≥100平方米、藏书量≥8000册、全天免费开放、功能齐全(既能看书又可上网)、引导标志醒目、社区群众进出无障碍、开设社区4点半学校”七大标准。将书屋统一命名为“车胤书屋”,使用统一的标识。二是逐步推广。把社区书屋作为完美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城区选择20个完美社区作为示范点,先期建设20家社区书屋和3家图书馆分馆。再以点带面,在全市范围内组织考察交流,推进社区书屋和图书馆分馆向各区县(市)扩展,在每个区县(市)的城区建设2-3家有品质的书屋。条件成熟后,再向乡镇延伸,实现城乡全覆盖的阅读服务体系。

       二、创新投入模式,政府社会共建共享

       为解决书屋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创新资金投入模式,整合各方资源、各种资本,实行政府、社会共建共享。从2015年开始,市委宣传部从文化引导资金中每年安排200万元用于书屋的建设和运转,协调联点后盾单位、文明单位,让其主动对接社区,给予资金帮助,几年来以各种渠道筹集资金2000多万元。为解决购书难、书籍更新难的问题,市、区两级宣传部门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以机关、企事业单位为主体,号召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捐书建馆”,组织开展“清雅书香•润泽武陵”等全民捐书活动,共计收到社会各界捐书近30000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创新考评模式,强化责任多重保障

       为强化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创新考评模式,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由相关市领导牵头,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调度工作进度、解决工作难题。出台工作方案,把社区书屋建设纳入文明城市建设和文明单位创建评选复查指标体系考核。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不定期组织开展工作督查,定期通报情况;此外,把社区书屋建设与图书馆分馆制试点改革结合,纳入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全局统筹规划、综合考虑,健全改革工作考核体系,制定工作任务倒排表,逐步推进落实。

       四、创新管理模式,整合资源优化服务

       按照“资源共享、统筹兼顾、服务读者”的原则对书屋进行管理。采取社区工作人员兼职和聘请专职工作人员的方式,对书屋进行管理。结合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协助管理图书、给社区学生辅导功课等。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特殊人群情况,设置语音阅读室,让高龄老人、盲人可以听书。开展免费的“托残、托老、托幼”活动,办好“四点半学校”,让书屋成为残障人员的“保护站”、老年人的“休闲中心”、孩子的“精神乐园”。一些社区依托书屋,开展知识竞赛、读书征文、书谜竞猜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培养居民的读书习惯。将图书馆分馆制改革与社区书屋结合,在条件成熟的社区建设图书馆分馆。共享图书资源,分馆的书籍通过网络可以和总馆通借通还。在分馆安装电子图书借阅机,读者只需扫描借阅机上的二维码便可下载图书,以电子书的形式随时阅读。市图书馆总馆根据借阅系统对各分馆流通情况进行实时掌握,按每季度流转2000册图书的标准,实行图书定期定量更新,以提高图书阅读使用效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