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业务信息>全面深化改革>详细内容

科学依法并村 激发改革活力 ——记桃源县村(居)区划调整改革工作

发布时间:2015-11-30 信息来源:市委政研室 【字体:

        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乡镇、村(居)区划调整改革的要求。早在2011年,桃源县就立足县域实际,着眼长远发展,全面完成了并村工作,全县行政村(居)数量由878个减少为412个,合并幅度达53%。作为一个总面积4442平方公里、总人口98.8万人、辖40个乡镇的版图大县、人口大县,能在短时间内稳妥完成并村工作,并取得了村级运转保障提高、组织活力明显增强、发展后劲不断提升的并村效果,形成的改革经验对此次乡镇区划调整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借鉴性。

        一、筑牢群众基础,做好前期准备。并村工作与基层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关注度高、敏感性强,为确保并村工作平稳推进,减少工作阻力,实施之前,该县充分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一是宣传引导,释疑解惑。县乡村各级分别召开动员大会,并采取电视专题、网站专栏、下发资料、工作队入户等形式,对并村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深入宣传,特别是对干部群众关心的村级干部调整、集体资产处置、土地承包关系等问题做好政策解释,营造了良好的改革氛围。二是清产核资,消除顾虑。针对并村工作中干部群众最关心的财务问题,并村前,成立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对村级集体资产、债务债权进行严格审计、清理、核对,经公示后实行“三封”,即封章、封帐、封资产,打消了群众对并村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突击处置集体资产、虚报费用开支、滥发补助津贴等问题的忧虑,为并村工作的全面铺开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三是以法为据,以理服人。并村实施前,对各级工作人员进行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并村工作流程的业务培训,切实提高业务水平。在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按照拟定方案、村民会议讨论、形成决议等步骤有序推进,确保了并村工作程序的合法性,也取得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二、紧扣发展主题,制定合并原则。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该县密切围绕有利于村级经济发展、增加群众收入等因素,坚持因地制宜、综合统筹,制定了三个原则进行积极引导。一是做强特色产业。鼓励产业相近、规模相当的村(居)实施合并,促进形成规模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如该县引导其三个柑桔主产村合并后,柑桔种植面积由原来的几千亩整合到两万亩,现已发展成为拥有1.4万亩柑橘标准化生产基地的产业大村。二是增强辐射带动。鼓励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的村(居)实施合并,注重帮带、扶助效益,推动均衡化发展。如该县引导其基础设施完善,拥有针织厂、新型墙材加工厂等多家企业的金紫山村与相对较为落后的长岭村合并后,短短几年内,强村带领弱村实施了安全饮水、公路硬化等基础建设,还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优势,共同发展起了油茶、百合等产业,形成了抱团发展的格局。三是有利资源集约。鼓励山区并向平区、平区并向城镇,调大调强中心村、中心镇,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如该县引导其地处偏远的山区村与临近集镇的中心村合并后,投入1000多万元新建了居民点,促进了山区群众转移搬迁,极大改善了原山区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的集约利用。

        三、挖掘文化底蕴,科学确定村名。按照弘扬人文、凝心聚力,提升名气、有助发展的原则,该县在新村命名上充分考虑了历史渊源、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等因素,力求群众普遍接受,体现新村特色。一是遵照历史沿革。该县很多村的村名历史由来已久,而且广为人知,在确定村名时,尽可能以原有村(居)名称中,历史较为久远的那个作为合并后的新村名称。比如,该县茶庵铺镇的长板铺村,此名称自明朝起一直沿用至今,长板铺村和其他两村合并后,就把长板铺作为了新村村名。二是传承厚重文化。该县是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在确定合并村名的时候,注重以历史文化名人、历史意义大事等进行纪念性命名,勉励后人,扩大影响。如该县漳江镇原回龙桥、姚家冲、渔父三个村合并,因为民主革命先驱宋教仁先生的家乡就在这里,故命名为教仁村。三是体现地方特色。根据当地优势产业、景观地貌、资源禀赋等特点来命名,以地名作宣传,提高知名度。如该县架桥镇茶林村就是因为合并前的三个村都盛产油茶而命名,干部群众也是一致认可,该村油茶产业知名度也显著提升。

        四、突出便民理念,合理选定驻地。以便于干部群众生产生活为取向,确定村部选址。一是人口聚居。该县将新村村部设在人口相对集中、活动相对频繁的位置,能起到方便更多群众办事、议事的作用,在村民大会上获得了一致通过。二是交通便捷。将村部选址在交通便捷的位置,方便群众出行,也方便经济运输。如该县木塘垸乡金山村由桫木塘、三元、集民三个村合并,其中桫木塘村村部地处该乡第二大农贸市场,交通十分便利,也是三个村群众出行的必经之地。为此,他们将村部确定在了原桫木塘村部,顺利得到了群众认可。三是兼顾各方。在各村人口数量、基础条件、产业发展等方面相差不大的合并村,该县鼓励将村部设在位置相对居中的原村部,既照顾到了全村群众,又较好地发挥了“中心”和“辐射”作用。

        五、积蓄发展后劲,完善后续管理。并村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服务农村群众、维护农村稳定。为此,该县在并村工作完成后,着重在班子配备、干部安置、财务归并等方面加强了工作力量,为并村后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提供了保障。一是选优配强班子。在并村的同时,该县同步实施了换届选举工作,推选出了结构优、素质好、能力强、威望高的村级班子。并村后,该县40岁以下的村支书比例由16.4%上升到22.2%,高中以上文化的村支书比例达57.1%。二是妥善安置干部。在退职村干部的安置上,该县设立了离任村主干退职补偿基金、退职村干部慰问基金,并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通过政策上的保障、情感上的关怀,使离任村干部自觉服从改革,实现了顺利交接、平稳过度。三是全面归并财务。村(居)调整合并后,该县根据各村实际,对财务状况相当的,按照“债务共担、收益共享”的原则,实行资产和财务完全合并;对贫富悬殊较大的,确定了两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资产权属不变,过渡期满后再实行统一管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