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业务信息>全面深化改革>详细内容

鼎城区组建医疗集团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发布时间:2015-01-05 信息来源:市委政研室 【字体:

  鼎城区坚持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宗旨,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以区内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常德市第六人民医院和常德市第二中医院为基础,组建医疗集团,实行机构合并、人才整合和资产重组,建立以董事会为主体的现代医院法人治理结构。通过改革,有效盘活现有资源,规范经营管理,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实现了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焕发了医疗机构生机与活力。

  一、顺应发展要求,明确改革思路。近些年来,由于紧邻中心城区,区属医院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一中医院的激烈竞争下,除市第四人民医院外,市第六人民医院和市第二中医院二所区属医院发展步履艰难,特别是市第六人民医院由于医疗条件有限,明显落后江南新区的开发,群众必须要到江北城区医院就诊,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问题日益凸显。区委、区政府经过反复调研、大胆创新,坚持以人民群众需求作为改革方向,借助新建鼎城人民医院契机,将市六医院整体搬迁至鼎城人民医院,解决硬件条件的问题;将三家医院的人才整体调度,同时引进专业人才,实现均衡发展。思路确定后,区委、区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对区人民医院建设贷款予以五年贴息;将市六医院资产处置收益用于区医疗集团发展;人民医院在建设过程中,行政性收费全免,服务性收费减半;在新农合、各类医保、民政救助、交通事故救治基金使用与补偿等方面,对区医疗集团给予政策倾斜;区财政拿出专项资金设立人才引进基金,专门用于医疗集团对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等高级人才的引进。

  二、切合鼎城实际,组建医疗集团。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宗旨,对区内3家三级医院进行资源整合,实现患者对优质资源需求的最大保障,实现医护人员价值和能力的最大体现,实现政府投入最大化。区医疗集团由三家区属医院组成,以市四医院为主体,整合市六医院和市二中医院现有资源,形成区人民医院(市六医院整体搬迁至此)、市四医院、市二中医院等三个医疗区,医疗集团总部设区人民医院。三个医疗区进行错位发展:区人民医院是总投资5.3亿元,按照三级甲等标准新建的医院,定位为“大综合、特色专科”,确定为“区农村急救中心”所在地,一期已于今年101日开业,先期开设病床500张,二期工程计划2016年底投入使用,力争在“十三五”初完全建成;市四医院继承原址规模和医院全称,定位为“小综合、大专科”的办院格局与发展方向,着力打造全市特色品牌专科;市二中医院现有院落与医院名称全部保留,定位为“中医特色专科”的办院格局与发展方向,不断开发拓展已形成的中医肝病、中医肾病、中医理疗康复等特色专科和制剂产品,力求形成集开发生产使用销售于一体的“一条龙”发展格局,使之成为医疗集团的一大产业支柱。

三、改革管理模式,搞活经营机制。对医疗集团去行政化,按照现代医院管理模式和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一方面,成立区医疗集团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按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推荐--组织考察--区委研究--区人民政府聘任”的程序产生。董事会是区医疗集团的最高议事机构,对区委、区政府负责,实行任期目标管理与考核,在区委、区政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坚持公益性的办院原则,按照现代医院管理运行机制,决定集团建设、管理、运行、发展中的重大事项。监事会负责检查集团财务运行情况,对董事及集团高管的履职行为进行监督。区人民医院院长由集团董事长兼任,其他医疗区院长由副董事长或董事会成员兼任,并配备副院长若干名。各医疗区院长、副院长属集团高级管理人员,组织实施董事会的决议,主持医疗区医疗业务工作,院长对董事会负责。另一方面,制订《常德市鼎城区医疗集团章程》以及董事会、监事会议事规则,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与管理程序。集团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集团内各医疗区人、财、物、事由董事会实行一体化管理。在集团各项工作管理与运行中,董事会行使决策职能,各医疗区正副院长行使执行职能,监事会行使监督职能,形成了“董事会决策、院长实施、监事会监督”的管理运行机制。

分享到: